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制度。20多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探索和总结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后备干部工作制度,普遍建立了后备干部名单,不断强化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一大批后备干部相继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实践证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后备干部工作已经比较成熟,后备干部队伍在多数地方和部门已经有条件成为领导班子补充人选的主要来源。
第一,后备干部一般都是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进入后备干部名单的,都是在民主推荐和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经党委(党组)集体研究,按照管现职干部与管后备干部相统一的原则,经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考察认定的。后备干部一般都是同级、同类别干部中的优秀分子,其共同特点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政绩较为突出、群众认可程度较高,具备了规定的担任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
第二,后备干部一般要经过组织上的重点培养。后备干部选定后,一般要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
培训和实践锻炼。有的被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其中包括送到国外、境外培训;有的被派到基层特别是条件比较艰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挂职锻炼,或者选调到上级党政机关挂职;有的进行易地交流或岗位轮换,等等。通过上述培养措施,有意识市计划地给后备干部创造条件和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
第三,注意从后备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干部统一调配使用,合理配置领导人才资源。各级党委可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打破地方、部门的限制,从后备干部大名单中广泛挑选人才,促进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干部交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