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律师法》第二条规定,
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因此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凭借的资质证书是《律师职业证》。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指,符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核准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因此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凭借的资质证书《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两者之间从事法律服务的从业法律基础不同,决定了其概念不同;两者具有根本区别。
两者执业的准入条件不同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领取的执业证不同,直接反映出律师的准入门槛比基层法律服务者更高、更难。
申请律师执业的硬件之一,就是要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且不提该考试的难度,参加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必须要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个学历要求是与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申请公证员执业和初次担任法律类仲裁员,以及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
法律顾问的公务员的学历要求是一样的。
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的学历要求,则只需要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合格;另外,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无需再经过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即可满足成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学历要求。
准入门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两者之间执业的法律水平或者说是法律知识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