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组建的孵化器,目的是促进本校学生创业就业,获取影响力和政绩,这类孵化器政策性太强,其运营模式也以普惠性居多,基本上不太考虑盈利的。
2、地产公司的孵化器或产业园,搞这个的又细分两类:一是偏地产路线的,即为了拿地搞商业,承诺政府要搞一个孵化器,促进地方新兴经济发展而提供创业服务,这种方式的孵化器其实是地产的附属,且一般会承诺政府很低的空间租金和服务,单论孵化器肯定是亏钱的,要考地产赚钱。二是地产集团走产业化路线而运作孵化器来培育产业,这种方式拿地也很便宜(位置偏嘛,又带动地方经济),盈利模式主要是资产售卖、租恁收入,以及入孵企业的股权投资增值收益和产业链整合效益。
3、联合空间类,有一批孵化器运营方不是,地产商,仅是运营主体,他们从其他不动产拥有者那以很低的价格整租一片空间,然后简单装修包装后做二房东生意,同时提供工商、人才、财税、
法务、知识产权、政策申报等有偿服务,这些服务以上两类也有,不过在此类中,服务变得更为商业化,特别是为企业做政策申报,通常申报成功后,企业会收到几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的补贴,而孵化器可以从中提取5%到10%左右到服务费。
4、产业孵化器,即为了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并从中获益的,例如腾讯开放平台与众创空间、猪八戒重创空间、百度创新中心等,这类孵化器的特点是围绕集团核心产业,作为其庞大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孵化器的针对对象与集团核心产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创建孵化器更多是为集团产业长远发展来考虑,其战略关联性非常高。盈利模式和第一种类似,但从项目筛选、投资和运营更看重与集团产业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