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感受都是相互的,社恐者总是在焦虑自己的问题,这会导致他们无法关注别人,而别人在感受不到关注时,自然也会产生不适感,这又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他是不是讨厌我?”这就是焦虑的感染性,所以社恐者过分惧怕别人的恶意,这反而又会把他们的社交环境搞得更加糟糕。 我个人在帮助一些社恐患者接受医生治疗期间发现,如果不考虑遗传因素,社恐有时候可以理解为是来自权威的人格污染,那些脑子里的想法很可能真的不是社恐者自己的声音,它可能来自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权威,比如过于严厉或疏忽子女的父母。人的思维是在环境中形成的,人最初的人格形成环境就是家庭,当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总是在否定子女,并且告诉子女缺点是一件不道德的、难以被忍受的事情时,子女就很容易在思维中形成这样的认知障碍。而在忽视子女的家庭中,子女因为缺乏关注,会感受到未知的外部环境带来的恐惧,为了应对这种痛苦,他们会试图从自己身上找父母为什么不关注自己的原因(你看,是不是已经在开始发明父母的需求了?)。也就是说,心因性社恐者脑子里的那些想法其实是环境告诉他们的,他们并不需要为此责怪自己太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