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边公积金本身就是你的可支配收入、你的钱。随着近几年公积金相关制度改革,公积金的提取和领用限制极少,几乎可以做到随用随取,但凡有个买房、装修甚至租房需求,去公积金中心交个资料,半天之内就可以到账;在贷款买房时甚至比商贷更有优势,利率3.25%可比动辄5%起步的商贷好太多了,等额本息情况下100万的贷款每个月少还1000多;
2、体制内的人,双边公积金占整体收入比重极高,已经到了在评价收入时不得不提的地步。简单举例,私企员工可能到手一万,公积金象征性的交几百甚至完全不交(个人与公司各承担50%,所以交的比例越高,公司需要出的钱也越多,公司自然毫无积极性),那么到手的钱基本就能代表收入本身了;体制内则不同,如上文所说,公积金好歹也算是实打实的收入,单位承担50%也无所谓毕竟是公家的钱,那么体制内的管理者自然倾向于多交公积金了。多交到什么地步?一个二线城市的普通事业单位编制(管理9级or专技12级),一般一个月到手的收入是3000-4000(年终奖另说),但是双边公积金多少呢?3000起步。这么大的比重下,排除掉公积金而讨论收入基本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