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待遇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改革
- 作者:poppy
- 更新日期:
- 阅读:3931
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除了关心到薪资方面的,还会关心到待遇方面的,有一些工资低而且待遇也不好,那这样的工作不仅学习不到东西,而且也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就长远的计划来考虑,做这个工作是绝对很不好的,而且会影响到心情,如果是老板对一个员工的待遇不好,那么工作起来也不会轻松,所以大家都想去事业单位工作,但是事业单位也是分编内和编外的,那大家想不想了解柳州事业单位待遇如何呢?本期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下有关柳州市事业单位外编人员的待遇吧。
一、柳州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待遇
很多人认为编外人员和编内人员,差距肯定很大,虽然干着同样的工作内容,但是福利待遇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编外人员肯定也不太稳定。这种时候难免会有人抱怨,让人对编外人员产生很多负面的印象,那么编外人员的待遇到底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其实这个事情得分开来看,有的人在事业单位即便是临时工,但是只要把事情做好,工作能力强,也会受到领导的肯定,地位也会很高,待遇自然有上升的空间,所以这样的人会有两个选择,一边在现在的单位工作着,一边花时间去考公务员。第二个选择就是把现在的工作做好,让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现,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一边在单位干着,一边考公务员,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也比外面的很多私企要好吧,即便考不上公务员,也可以继续在单位,加强自身的学习,寻找机会发展自己,所以我觉得不在编的岗位,也可以考一下。
毕竟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容易,所以先在事业单位干临时工,然后慢慢寻找机会发展自己,说不定也能变成体制内的呢?在现在这个时代,有人脉,有资源,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所以不要瞧不起合同工,有的人连成为合同工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还是多给自己一个选择,成不成的先考一下,多一个选择多条路。
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改革
编外人员的安置原则有三点。
(一)编外人员聘用部门是安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应按照“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理清编外人员的人事劳动(劳务)关系。编外人员原来是哪个单位招聘的就由哪个单位负责,新单位不负责任。这些合并过来的编外人员很可能新单位不接收,最后被清退。
(二)对不再留用的编外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终止、解除人事劳动(劳务)关系,保障其合法权益。对于被清退的编外人员,有关部门辉进行妥善的处置,不会简单粗暴的直接开除。
(三)严格控制数量。各部门应严格控制使用编外人员的数量。这次会清退一部分编外人员,特别是编外人员使用比较多的单位。
编外人员并不会全部清退,小编看到的文件里面明确说到可以择优留用编外人员。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择优留用已经聘用的编外人员,如果单位名称改变的,要根据需要办理合同的变更手续。
对于那些被清退的人员按身份分为以下2种。
1、对于合同员工,原聘用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根据规定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2、对于劳务派遣人员,由原聘用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依照劳务派遣协议或经双方协商,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办理。
对于清退后未再就业的人员,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由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
在整体的改革当中,不管是编外还是编内,大家认识到了未来的整体结构和整体的工作当中,要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努力吃饭,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获得真正的职级,以及未来有真正的高薪资可以拿得到。
三、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有前途吗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 在就业日益困难的现实中,编外人员挤进了那些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单位,收入稳定,令人羡慕;但在单位内部,与那些生存在体制内、享受体制带来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们又相对较难获得权力资源,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在一些单位内部,这种类似“双轨”的用工导致了同工却不同酬的状况——有的单位甚至用一份编制内员工的钱去养活三到四个编外人员。 在一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单位管理者眼中,编外人员是“外人”,没有“编内人”忠诚、可靠。
一些政府机关,在加强保密教育时,公开规定“保密要害部门的涉密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这一群体,因人事制度的变通性改革而诞生,而他们的命运,也将与改革的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存状态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一方面有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面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外”的身份,又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尴尬。 北京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编内编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自己的搞法,单位的政策稍微一变,可以轻易地就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员工)。” 这样的情况在事业单位中比比皆是。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现在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
由此可见,编制实质上就是铁饭碗,是退休之后的一种保障。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正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使之与企业并轨。若能够斩断编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们的编制情结也自然会淡化。 解决方案 加快推进现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可以选择以下两个方案: 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方案。这需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供养体制从以“养人为主”逐步变为以“养事为主”,人员规模不与“编制”挂钩,而与“事业”挂钩。
上面就是小编本期讲的全部内容啦,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后了解没有呢?这些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呢,具体还要看面试的时候问老板,上面小编写的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如果大家对这些工作岗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上桂聘网这个app上面去找一下,如果合适的话可以进行应聘,好了,小编本期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吧。
*此图文内容为非商业目的之用的采编、转载、分享,版权属其著作权人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